为适应学术研究发展新趋势,提升师生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与应用,助力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1月15-17日,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惠州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举办了2025年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会,会议在科技大楼B座501和1508举办,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华商学院及我校的专家学者、本科生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由中心负责人刘春梅教授主持。
研讨会现场
刘春梅首先对各位参会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合作举办培训会的缘起并重点介绍了开展此次讲座的四位嘉宾。她预祝此次培训会圆满成功,希望与会的各位师生能够把握宝贵的学习机会,进一步提升科研素养,增强学术研究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刘春梅教授主持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桦教授做了关于教学创新关键点与成果报告及论文案例写作的主题报告。她以自己执笔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的两篇案例为例,为师生们深入解读了案例的撰写视角、框架设计与思路、问题解决及教学目的与用途、启发思考等方面,拓展了大家对教学科研成果形式的新认知。
河北大学的侯孟阳博士对模型、数据、框架等内容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同时以《农业技术经济》上的一篇学术论文为例,解读了一篇典型的好论文应该是怎样的框架和思路,又是如何正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高效发表的。
四川轻化工大学的邓元杰博士从GIS选择与设计、教学工具GIS使用方法与技巧为教师学者们解答“如何使用GIS技术完成一篇可能发表在CSSCI/SCI/SSCI期刊的论文”,并通过案例分析与现场实操向我院教师学者展示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图解处理。
姚顺波教授以《基于多层网络视角的气候变化对社会生态韧性跨尺度影响机制及适应策略研究》此篇范文为例,深入剖析了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与选题策略。他指出,选题应聚焦具体领域,避免宽泛,紧跟数字化、共同富裕等热点,确保研究的实用性和深度。在研究方法上,教授强调应在论文摘要中清晰展示研究方法,包括模型、指标和实施步骤,确保研究的严谨性。研究应围绕现实问题展开,转化为科学问题深入探讨,简洁明了地阐述研究背景和目标,突出其现实意义。
侯孟阳博士开展讲座
邓元杰博士开展讲座
姚顺波教授主题报告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科产教融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能力,17日培训组师生30余人进行了入企参观学习活动。德赛西威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徐贵河全程接待参访团。大家参观了展示厅和智慧生产车间,了解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智能座舱等三大业务板块,正如公司展示厅“创新的底色是倔匠”的专利墙所示,德赛西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用行动诠释创新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集体参观德赛西威
培训期间与会师生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大家围绕论文选题、研究方法、韧性测度等热点问题,与姚顺波教授及其团队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探讨。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提供了前沿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思路,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受益匪浅。
撰稿/图片:梁逸舟等溯风科研团队
一审:孙春莲
二审:刘春梅
三审:李普亮